【船海科澜】(第12期)——近零排放液氨相变冷却式 动力系统推介

时间:2024-06-28作者:文章来源: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浏览:10

“船海科澜”定期专题发布学校最新科技成果、技术进展和应用案例,致力于为广大科技工作者和企业提供科技成果对接平台,助力学校科技成果转化。

一、成果简介

随着环境污染、温室效应问题的加剧,减少碳排放已成为目前的核心发展趋势。对此国际海事组织(IMO)计划严格控制航运温室气体排放,逐步朝着零碳目标迈进。在低碳替代燃料开发过程中,氨燃料作为低碳替代燃料之一,具有高抗爆性、高储能以及可实现无碳燃烧等优势,但在应用过程中仍存在燃点高、热值低、火焰传播速度慢等问题,这就造成了氨燃料发动机运行过程中存在体积效率低、燃烧效果差的现状,限制了氨发动机推广和发展。本成果中液氨-柴油双燃料发动机模块创新设计了氨燃料喷射系统,使氨燃料在高压下以液态形式喷入气缸,并相应提高发动机运行压缩比,对相关部件进行防腐蚀、防泄漏处理,并通过采取柴油引燃的燃烧模式,有效的解决氨燃料发动机体积效率低的问题,改善氨燃料着火与燃烧效率,提升了热效率。基于液氨相变冷却原理首次创新设计了双作用热泵模块,一是可有效解决寒冷条件下发动机冷启动问题,二是减小了压缩机的功耗,实现余热利用,提高能量利用率。同时作品提出切实可行的氨燃料应用路径,实现一氨三用:动力装置燃料、散热系统冷媒、排放后处理模块还原剂。可实现与柴油机相比CO2排放降低80%以上,余热利用后,整体热效率显著提升,为氨燃料的应用推广提出了可行性路线。

 





成果原理示意图


二、应用领域

成果能广泛应用于铁路、公路、陆用电站、海洋开发、船舶运输等国民经济建设中。尤其在陆用电站和船舶动力等大功率发动机领域有明显优势,应用于船舶动力系统可使排放性能更加完善,经济性更加突出。相比于目前船舶动力常用动力系统,在碳排放大幅降低的基础上,可节省一半以上运行费用。

三、市场前景

船舶航运业占据全球运输总量的80%,成为了世界经济贸易的重要支撑行业。而我国既是航运大国也是造船大国,造船量居世界第一位。根据2023年7月IMO MEPC 80会议修订的温室气体减排战略,2040年海运温室气体降低70%,力争80%,这要求我们在2040年前要具备完全净零排放的技术。而氨燃料应用于发动机领域属于新兴研究方向,各国针对氨燃料喷射系统的研究尚处于技术探索阶段。其中欧洲处于领先地位,国际顶尖船用发动机厂家曼恩(MAN)和瓦锡兰(Wärtsilä)都计划在2025年左右推出船用氨燃料发动机,同时参与全球多个氨燃料船舶研发项目。对此我国要具备高性能大功率船舶发动机创新能力,并2021年启动了低速机二期技术提升工程,计划在2026年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用氨燃料发动机。因此,当前市场上没有成熟的产品推出,具备较高的市场竞争力

四、知识产权

申请氨燃料喷射系统相关中国发明专利15项(授权8项),美国、英国等国际发明专利4项(英国、荷兰、南非均授权)。

五、合作方式

合作实施、许可、作价投资。

六、对接方式

1)合作意向方联系哈工程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;

2)哈工程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沟通了解意向方情况;

3)会同成果完成团队与意向方共同研讨合作方案。

 

哈尔滨工程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技术转移中心

  话:0451-82588071

联系人:王春龙

  箱:wangchunlong@hrbeu.edu.cn